7月29日,越秀区建设街举行“重点人群居家安全智慧平台”启动仪式。随着台上的智能感应装置被按下,建设街“重点人群居家安全智慧平台”界面同步亮起,标志着全市首个“慈善+智慧安防云平台”项目正式投入运行。
据了解,项目依托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广东有线”)的“养老易”平台系统技术,为辖内独居老人、残疾人、困难群众家庭等重点关注人群构建全时段、立体化的居家安全防护网络。以民生保障为切入点,通过“政企协同、慈善助力、科技赋能、五级联动”的创新模式,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,标志着全市首个“慈善+智慧安防云平台”项目落地见效。目前,首批222户试点家庭已完成消防烟感、燃气监测等智能设备安装,同步实现与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可视化大屏的端口贯通,筑牢重点群体安全“防护网”。
活动现场,建设街还向项目资金捐赠单位代表——广东省公安厅、广州市广德昌科技有限公司颁发“爱心捐赠单位”牌匾;与越秀区消防救援大队向粤海大厦微型消防站、保利中环微型消防站授予“智慧平台共建单位”牌匾,衷心感谢支持项目的各个单位,并展望未来将持续深化平台应用,惠及更多重点人群,筑牢社区安全防线。
聚焦民生痛点,政企协同破治理难题
建设街属于典型的老城区街道,辖内常住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8%,需要每周巡查探访的独居、纯老、残疾等重点群体超过500户,巡查过程发现重点关注群体的家庭,在用火、用气及用电方面均存在反应慢、响应滞后等较为集中的安全隐患,也是基层治理难点。
对此,建设街积极响应“百千万工程”要求,构建“阵地联享、队伍联建、服务联动”的社会助力模式,守护居家安全“最后一米”。以越秀区民政局开展“困难群众居家消防安全诊疗”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项目为契机,以“平安通”运营平台为基础载体,落实2025年度“一街一实事”实施方案,建设街积极发动慈善募捐,结合国企“技术网络+智能终端+数据平台”的技术集成优势,延伸服务群体及服务内容,制定“一户一策”解决方案。
建设街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构建公益联结“红色纽带”。统筹发动辖内企事业单位、在职党员、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“认捐”资金,专项用于为重点人群“认装”设备。依托智慧安防云平台,实现慈善捐赠流向透明可溯、设备安装情况实时可查、街区安全指数动态呈现。通过党建引领,将慈善资源与安全需求精准对接,将社会爱心转化为可量化、可追踪、可感知的安全守护力,让每份善意都用在安全最急需处。
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我们为每户重点家庭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/燃气泄漏探测器等物联网终端,设备具备低功耗、高灵敏度特性,可在烟雾浓度超标、燃气泄漏等危险场景下触发声光报警,并同步推送预警信息。”
依托广东有线自主研发的智慧平台,将前端设备数据实时同步至数据中台及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大屏,可以实现“人工客服+街应急指挥中心+微型消防站”的三角团队24小时监测,并可通过三维地图精准定位报警位置,一键联动消防、医疗等应急资源,实现“监测—预警—处置”闭环管理链条。
“现在晚上睡觉踏实多了,万一有事,社区和孩子们马上能收到消息。”在首批设备安装现场,独居老人麦阿姨欣喜地展示新安装的烟感报警器,工作人员耐心演示设备使用方法,并将其子女、社区、物业等联系方式录入系统。除了关注设备安装,建设街更联合广东有线、微型消防站,提供“三个一”配套服务——每季度一次设备巡检、每半年一次应急演练、每年一次全面体检,确保智慧安防系统“装得好、用得顺、护得住”。
五级联动响应,构建应急闭环全链条
记者了解到,项目创新打造“设备端—平台端—移动端—响应端—处置端”五级联动机制,联动保利中环广场、粤海集团大厦微型消防站共同打造全流程安全防护网络。
设备搭载高灵敏度传感器,可精准识别烟雾浓度超标、燃气泄漏等异常场景,同步启动本地声光报警和智慧平台显示告警,并向用户本人、紧急联系人、社区及微型消防站推送预警,实现预警信息“秒级触达”。
24小时在线客服10秒内响应,通过多渠道快速确认现场情况——若为误报/可控,更新系统报警记录并推送温馨提示;若确有险情,立即触发应急处置流程。
依托“1分钟预警响应、3分钟人员调度、5分钟现场处置”机制,联动街道、社区、微型消防站力量上门处置。试点期间,一独居老人因煲汤忘记关火触发烟感报警,系统客服迅速联系老人确认情况,成功化解潜在风险。
在建设街的推动下,广东有线充分发挥网络覆盖广、稳定性强的优势,采用“无线+4G”双链路设计,成功破解老旧社区智能化改造中的网络瓶颈——即便在网络环境较差情况下,仍能通过4G网络实现不掉线数据传输。
此次“重点人群居家安全智慧平台”项目的落地,既是践行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生动实践,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探索。通过引入国有企业的技术力量,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中人力短缺、技术薄弱等现实难题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马艺天
摄影:南方+记者 梁文祥
拾贝赢配资,牛盛配资,正规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