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热点观察家#
8 月 30 日的国防科大校园里,87 岁的肖时立老人颤抖着抚摸胸前的八枚军功章,袖口上那道清晰的弹片撕裂痕迹,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身旁 18 岁的孙子肖帅穿着崭新的军装,胸前的校徽闪闪发光。当三名士兵认出老英雄齐声敬礼时,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军旅接力,让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。
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可不简单。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身为卫生员的肖时立在 87 个昼夜里,背着急救包穿越雷区,用身体给担架队架起 "人肉桥",抢回了 80 多条战友的生命。最惊险的一次,他为转移群众独自引开敌军火力,身中三弹还在指挥战斗。这些故事成了肖帅童年最珍贵的 "睡前故事",爷爷那本泛黄的手写信上 "强军报国" 四个字,早就刻进了他心里。
受爷爷影响,肖帅的人生轨迹早就向军营倾斜。中考时他放弃重点高中保送,选了国防教育特色学校;高中三年每天雷打不动 5 公里晨跑,寒暑假就扎进部队体验生活;高考面试时,他演示的战场救护技能拿了满分。"我们当年用刺刀拼,你们现在要用芯片拼。" 报到现场,爷爷摸着孙子军装校徽的话,道出了两代军人的使命传承。
这段视频在网上火了,抖音上点赞超 500 万。有网友说:"我父亲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,勋章锁在铁盒里,总说 ' 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 '";还有人感慨:"爷爷的军功章是最珍贵的传家宝"。其实在国防科大,近五年 23% 的新生都来自军人家庭,他们带着祖辈的勋章走进校园,成了独特的 "强军后浪"。
看着肖帅作为新生代表说出 "强军路上,有我",爷爷眼里的泪光让人心头一热。从当年用血肉之躯筑成的生命通道,到如今要攻克的量子通信、智能飞行器技术,变的是强军武器,不变的是军人的担当。就像网友说的:"老一辈用生命换和平,新一代用科技守家园,这才是最好的精神传承。"
肖时立书房里,洗得发白的 65 式军装和孙子崭新的作训服并排挂着。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骄傲,更让我们看到:强军梦,正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手里,续写着新的传奇。
拾贝赢配资,牛盛配资,正规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